药用辅料级玻璃酸钠(透明质酸钠)CDE备案CAS号9067-32-7
玻璃酸钠
Bolisuanna
Sodium Hyaluronate
(C14H20NNaO11)n
[9067-32-7]
本品系鸡冠或微生物(马疫链球菌)发酵液中提取的酸性黏多糖,由D-葡萄糖醛酸和N-乙酰基-D-氨基葡萄糖双糖单位构成的糖胺聚糖的钠盐。由鸡冠提取制得的制品,应去除或灭活病毒和传染因子;由发酵法制备的制品,应控制有害的链球菌分泌物。按干燥品计算,含(C14H20NNaO11)n应为90.0%~110.0%。
【性状】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、颗粒或纤维状物。
本品在乙醇或丙酮中不溶。
【鉴别】(1)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图谱(光谱集1173图)一致。
(2)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的鉴别反应(通则0301)。
【含量测定】 取本品,精密称定,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80μg的溶液,摇匀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
取葡萄糖醛酸对照品适量,精密称定,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60μg的溶液,摇匀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
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、0.2ml、0.4ml、0.6ml、0.8ml、1.0ml,分别置25ml具塞试管中,依次分别加水至1.0ml,振摇,冰浴中冷却,并在不断振摇下缓缓滴加0.025mol/L硼砂硫酸溶液5.0ml,密塞,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,迅速冷却,精密加入0.125%咔唑无水乙醇溶液0.2ml,摇匀,沸水浴中加热15分钟,冷却至室温。照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法(通则0401),以0管为空白,在53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,以葡萄糖醛酸的含量(μg)对相应的吸光度计算回归方程。
精密称取供试品溶液1g(1g相当于1ml),置25ml具塞试管中,自“冰浴中冷却”起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测定,由回归方程计算葡萄糖醛酸的含量,乘以2.0675,即得。
【类别】增稠剂、润滑剂和润湿剂等。
药用辅料级玻璃酸钠(透明质酸钠)CDE备案CAS号9067-32-7
以下是化妆品级原料的核心分类及典型产品,结合功能特性、法规要求及行业趋势整理如下,覆盖保湿、防晒、防腐、抗衰等关键领域:
一、基质原料(构成化妆品主体)
1.油性原料
-天然油脂:橄榄油(OleaEuropaeaOil)、荷荷巴油(SimmondsiaChinensisSeedOil)、乳木果油(ButyrospermumParkiiButter)。
-合成油脂:角鲨烷(Squalane)、异壬酸异壬酯(IsononylIsononanoate),用于润肤和调节肤感。
-蜡类:蜂蜡(CeraAlba)、小烛树蜡(EuphorbiaCeriferaWax),增强产品稠度和稳定性。
2.粉质原料
-矿物粉:滑石粉(Talc)、云母(Mica),用于粉底、眼影的遮盖和光泽。
-防晒粉:氧化锌(ZincOxide)、二氧化钛(TitaniumDioxide),兼具物理防晒和着色功能,需符合欧盟纳米原料标注要求(如氧化锌纳米颗粒纯度≥96%,且不可用于喷雾产品)。
3.溶剂类
-极性溶剂:去离子水(Aqua)、甘油(Glycerin),作为载体和保湿剂。
-非极性溶剂:环己硅氧烷(Cyclopentasiloxane),用于精华、乳液的快速成膜。
二、辅助原料(赋予特定功能)
1.防腐剂
-传统防腐剂:苯氧乙醇(Phenoxyethanol)、苯甲酸钠(SodiumBenzoate),替代争议性对羟基苯甲酸酯类(Parabens)。
-天然防腐剂:苯扎氯铵(BenzalkoniumChloride),化妆品级浓度通常≤0.1%,用于眼部产品需符合EP标准(细菌内毒素≤0.25EU/ml)。
-新型防腐剂:戊二醇(PentyleneGlycol)、辛酰羟肟酸(CapryloylHydroxamicAcid),兼具防腐和保湿功能。
2.抗氧化剂
-脂溶性:维生素E(Tocopherol)、辅酶Q10(Ubiquinone),防止油脂氧化酸败。
-水溶性:抗坏血酸葡糖苷(AscorbylGlucoside)、绿茶提取物(CamelliaSinensisLeafExtract),抑制自由基损伤。
-螯合剂:EDTA二钠(DisodiumEDTA),防止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反应。
3.表面活性剂
-清洁型:月桂醇硫酸酯钠(SLS)、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(SLES),用于洁面产品的强去污。
-温和型: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(CocamidopropylBetaine)、氨基酸类(如甘氨酸钾PotassiumGlycinate),适用于敏感肌洗护。
-乳化型:鲸蜡硬脂醇(CetearylAlcohol)、聚山梨醇酯-20(Polysorbate20),稳定油水分散体系。
三、功效性原料(核心功能成分)
1.保湿剂
-经典成分:透明质酸(HyaluronicAcid),分分子量等级(如超低分子<10万Da用于深层渗透,高分子150万-250万Da用于锁水)。
-多元醇类:甘油葡糖苷(GlycerylGlucoside)、海藻糖(Trehalose),兼具保湿和细胞保护作用。
-仿生脂质:神经酰胺(Ceramide)、胆固醇(Cholesterol),修复皮肤屏障。
2.防晒剂
-物理防晒剂:氧化锌(ZincOxide)、二氧化钛(TitaniumDioxide),覆盖UVA/UVB,纳米级需标注“NANO”。
-化学防晒剂:阿伏苯宗(Avobenzone)、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(Octinoxate),美国OTC专论允许浓度≤7.5%。
-抗氧化增效剂:麦角硫因(Ergothioneine)、虾青素(Astaxanthin),增强防晒稳定性并减少光损伤。
3.抗衰成分
-细胞信号肽:棕榈酰五肽-4(PalmitoylPentapeptide-4)、蓝铜胜肽(CopperTripeptide-1),刺激胶原蛋白合成。
-玻色因(Pro-Xylane):促进透明质酸和糖胺聚糖生成,改善皮肤弹性。
-维生素A衍生物:视黄醇(Retinol)、视黄醇棕榈酸酯(RetinylPalmitate),需注意刺激性,建议夜间使用。
4.美白亮肤
-酪氨酸酶抑制剂:α-熊果苷(α-Arbutin)、光甘草定(Glabridin),抑制黑色素生成。
-代谢促进剂:烟酰胺(Niacinamide)、传明酸(TranexamicAcid),阻断黑色素转运和炎症通路。
-酸类成分:维生素C(AscorbicAcid)、377(苯乙基间苯二酚PhenylethylResorcinol),兼具美白和抗氧化。
...